阿膠的歷史
- 分類:關(guān)于阿膠
- 發(fā)布時間:2020-02-04 00:00:00
- 訪問量:0
阿膠的歷史
——
阿膠的歷史:
阿膠又稱為“傅致膠”(出自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)、“盆覆膠”(出自陶弘景《名醫(yī)別錄》)、“驢皮膠”(出自孫思邈《前方金·食治》)、“驢膠”(出自《中國藥典》),用蛤粉炒成珠者稱阿膠珠。
阿膠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《五十二病方》,記載的是中國先秦時期文明成果,出土的竹筒清晰載:“...煮膠,即置其(甂)于(微)火上,令藥已成而發(fā)之。發(fā)之涂,冥(冥)以布,蓋以,縣(懸)之陰燥所。十歲以前藥乃干。”....《五十二病方》帛書的記載說明先秦之前的中國人已經(jīng)用阿膠來治療淋病及纏腰丹之類的病癥。
再者中國最古老的藥典文獻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、(成書于西漢時期)則記載:“阿膠”,又稱“傅致膠”,也印證了阿膠2000多年的輝煌歷史。
古代阿膠的幾種稱謂:
阿膠:始于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。最早見于南梁陶弘景,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“阿膠出東阿,故名阿膠”。
傅致膠:始于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。傳為傅氏和尚發(fā)明制造,“致”通“制”。
覆盆膠:始于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。陶弘景有“所有清濁,凡三種……厚而清者,名為覆盆膠,做藥用之……”
驢皮膠:始于《千金 · 食治》,因阿膠原料為驢皮,故名?,F(xiàn)南方某些區(qū)域仍沿用此名。
九朝貢膠:源于清代,因極品阿膠進貢歷經(jīng)九個朝代,故得名。又因其膠須熬制九天九夜,又稱九天貢膠。
阿膠用料發(fā)展史:
“膠”在發(fā)明之初主要是用于制造弓弩和粘接器物等而非藥用。早期的阿膠是以牛皮為主要原料,兼用豬、騾等百獸之皮制成的。宋元兩代所用阿膠既有牛皮膠,又有驢皮膠,還混有少部分雜皮熬制的次品膠。
李時珍將牛皮膠從阿膠中分出,以黃明膠之名另述。據(jù)此,后世遂將驢皮膠稱為阿膠,牛皮膠稱為黃明膠,豬皮膠等稱為次品雜膠,也稱為新阿膠。阿膠與黃明膠功效相似,臨床?;榇?。阿膠滋陰補血力較好,黃明膠兼能消腫,而新阿膠的補血功效優(yōu)于阿膠。
1、 漢代以前 張振平認為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之前是以“膠”入藥,未有“阿膠”之名。“先秦有膠多種即‘鹿膠青白、馬膠赤白、牛膠火赤、鼠膠黑、魚膠餌、犀膠黃’,沒有驢皮膠,表明早期藥用膠的多樣化”。至漢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已有“阿膠”、“傅致膠”之名,但也沒有指明是由何種材料制成。
2、 三國至南北朝 《名醫(yī)別錄》中明確記載“煮牛皮作之”,但后魏《齊民要術(shù)》指出:“沙牛皮、水牛皮、豬皮為上,驢、馬、駝、騾皮為次,破皮鞋、鞋底、格椎皮、靴底、破鞍、革叉,但是生皮,無問年歲久遠,不腐爛者,悉皆中煮”。可見,此時認為什么皮都行。張振平更認為漢至隋唐阿膠與膠可同樣藥用。
3、 唐宋 唐《本草拾遺》:“諸膠皆能療風(fēng)……而驢皮膠主風(fēng)為最”,又“今時方家用黃明膠多為牛皮,本經(jīng)阿膠也用牛皮,是二皮通用,然今牛皮膠制作不甚精,但以膠物者,不堪藥用之,當(dāng)以鹿角所作之,但功倍于牛膠,故鮮有真者,非自制造恐多偽耳”。宋《重修政和經(jīng)史證類備用本草》“造之,阿井水煎烏驢皮如常煎膠法”。可見此時牛皮、驢皮膠已成兩大主流,且認為驢皮膠藥用好于牛皮膠。驢皮膠已占主導(dǎo)地位。
4、 明代 時珍曰:“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,后世乃貴驢皮。若偽者皆雜以馬皮、舊革、鞍、靴之類,其氣濁臭,不堪入藥。當(dāng)以黃透如琥珀色,或光黑如漆者為真”。前者是牛皮膠,后者是驢皮膠。李時珍又把黃明膠單列“阿膠一名傅致膠,煮牛皮作之。黃明膠即今水膠,乃牛皮所作,色黃明……非阿井水所作耳。”豈止是阿井水之差,結(jié)合陳藏器:“今時方家用黃明膠多是牛皮”,可見當(dāng)時牛皮膠、驢皮膠都作阿膠藥用,牛皮膠又單用作黃明膠藥用。“非阿井水所作耳”只是李時珍的推測。阿井唐宋已官禁。明代已以驢皮為主,有的明代本草著作,甚至指出是黑驢皮。
5、 清代至今 《本草求真》、《本草述鉤元》、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讀》、《增訂偽藥條辨》等都載:阿膠應(yīng)以烏驢皮和阿井水制成,而把牛皮膠當(dāng)作偽品,見本文1.5清九天貢膠?,F(xiàn)《中國藥典》已明確阿膠原料是驢皮,黃明膠是牛皮。
6、 驢皮取代牛皮制阿膠的原因 張振平認為驢起源在非州及西亞,后擴散新疆、蒙古一帶。是漢張騫通西域時把驢引進了中原地區(qū)。西漢桓寬《鹽鐵論》“贏(騾)驢駱駝,銜尾入塞”,以至《史記•匈奴傳》稱驢為“奇畜”。這也是《周禮•考工記》論述膠的品種時未言及驢皮膠的原因。驢適應(yīng)性好,耐粗飼,繁殖力強,行動靈活,被農(nóng)戶廣泛飼養(yǎng),成為中原地區(qū)與牛馬豬羊同等重要的家畜之一,這樣也就有了驢皮膠。牛皮膠逐漸被驢皮膠取代,除了藥效上的差別,主要是五代至宋實行的“牛皮之禁”有關(guān)。古代牛皮軍需民用用途廣泛,特別是軍事上制作將士的甲胄、盾牌、車馬挽具及制膠用于弓駑,用量甚大。唐末五代,戰(zhàn)亂不已。禁止牛革筋角出境“皆輸于官”,初由官收買,后作稅交納。后唐明宗之世賞以鹽,后漢法律,販牛皮一寸抵死。宋初“民間自死牛皮筋角,并中賣入官,量為三等支作錢。其不及等者,退還百姓及許客旅販賣。”至宋仁宗時,因與契丹戰(zhàn)爭頻繁,“人戶自死牛馬皮筋角,限半月赴官送納。”再加上古代農(nóng)業(yè)社會,耕牛是極重要的生產(chǎn)工具,不能隨便宰殺,只有病、老死之牛皮。正是上述原因,唐代已大量用驢皮阿膠。宋代的牛皮膠或系民間取官府舍棄的劣等牛皮制成,以致醫(yī)家認為不堪藥用。黃明膠也許是避諱禁民私用牛皮,且牛皮膠黃赤透明而取名吧。
所以古代關(guān)于假阿膠的定義,古代醫(yī)學(xué)大家法度森嚴(yán),明辯真?zhèn)危笳姘⒛z必須有兩個充分必要條件:一是不用驢皮者為假,二是不用東阿縣地下水者為假。反過來說,所謂真阿膠,在古人看來,也必須滿足這兩個條件:一是用驢皮,二是用東阿縣地下水者。否則一概打入偽品之列。這個約定俗成的戒律,逼得明清時期江浙一帶的廠家只好自稱驢皮膠。直至今日,各地民間驢皮熬制的膠叫法還是不一樣的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本司將致力于不斷的改進產(chǎn)品生產(chǎn)工藝和品質(zhì),并且不斷的發(fā)展新的產(chǎn)品去保持市場的競爭能力。正朝著現(xiàn)代企業(yè)的方向與時間一同前進。以“真誠、務(wù)實、優(yōu)質(zhì)、高效”為企業(yè)宗旨,竭誠為各界人士服務(wù)。
地 址: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經(jīng)濟開發(fā)區(qū)香江路與霞光路交叉口北150米路東
客服熱線:0635-3281699